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作者:用户投稿本站原创
时间:2023-02-22
点赞:35752
浏览:160231
摘 要:基于“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是为了加强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的主要发展途径.本文通过从岗位能力、专业课程安排、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成果保障机制以及成果评价体系等五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摸索,旨在于研究在此模式下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工商管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培养规格与专业要求.
关 键 词:工学结合;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改革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1
培养综合应用型的专业人才是当前我国施行素质教育体制改革发展中的一项基本内容.工商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对于专业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更需凸显学以致用的实用性特点,这样就要求教学过程必然应以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为中心、以其职业岗位的能力和专业素养的培养为特色,从而保证在就业与岗位之间形成“零距离”的对接,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就是教育与培养此类综合应用型人才的一种办法.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工学结合的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56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参考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参考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一、“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工学结合”是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必然途径,是职业教育教学的生命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以职业人才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模式.在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中,它以培养学生的全面职业素质、技术应用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主线,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双向介入,将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实际工作经历的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为生产、怎么写作第一线培养实务运作人才.目前在我国高职院校主要有以下几种工学结合教育模式.
(一)校企合作双向互动模式.基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专业素质为重点的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呈现两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环境和教育资源,对课堂教学和学生参与企业实践的方法,培养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模式是学校与企业相互渗透之间的双向互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积极参与,强调统一的职业岗位活动和学习过程的基础上.高技能人才培训学校培训和企业文化分为两部分的模式,学生完成媒体文章的质量,在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的专业理论技能人才达到高标准,并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在企业实现学生实践经验的积累,从认知实践逐步过渡到生产实践,逐步提高实践能力,以达到熟练的专业水平相应的水平.
(二)订单式工学交替培养模式.该模型是高等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的培训计划和人才的协议,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利用高校创业教育资源,互相学习,共同培养.在培训过程中,在人才素质测评企业,并按照协议,学生就业的实现.订单式培训,连接的学习目标和学生就业的适应,大大缩短诱导期,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技能培训和理论.
二、“工学结合”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是根据对学生培养目标,选择一个或多个结合模式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培训,实现高职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目标.选择了2+1工作综合性学习的教学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内部资源,大学生素质拓展教学资源和中心课堂两个平台,与联合企业合作,为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熟练业务提供良好的机会.既注重于基提高专业岗位能力,又可以提升专业技能水平,在高素质人才团队精神和创业精神培养方面作用显著.
(一)岗位能力分析.企业管理专业主要培养应用中小企业一线管理人才,如采购、生产、设备管理、产品质量、销售拓展、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货物仓储管理等.这些职位要求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知识和技能,所以,只要学生的职业素质,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实用的,有用的,有着很好的应用型人才.
(二)课程设置.课程设置是研究专业学习与工作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这一点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必须与社会现实的联系,在课程的选择在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的需要,坚持是必要的基本原则.一般从三个方面进行课程设置,即专业基础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专业培训课程.专业基础课主要是关于经济、管理、职业素质等理论方面的课程,如会计学、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教程、经济法、社交礼仪以及职业道德修养等等,主要是以突出培养专业学生具备较为全面的基础理论能力.
专业选修课程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从以上各岗位的合理开发课程,课程实施与岗位的零距离基本能力要求.学生选择课程,获得学习和培训,以及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和教学计划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能够因材施教,实现培养应用型综合人才的目的.专业的培训课程包括品质的发展、培养,通过企业沙盘的模拟训练方法,对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相结合,基于对培养学生的活跃的思想能力和实践能力作为重点.
(三)师资队伍匹配与建设.一个管理人才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培养与发展的机会,具有双师型教师队伍条件是必要的.因此,从师资队伍匹配与建设结构方面来看,谁是我们学生的实习指导教师,谁是我们的理论课指导老师,这一问题应该从校企合作就业的模式中得到答案.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将生产与管理实践经验传输给毕业学生,这样既可以优化教师结构发挥作用,同时这也是这些企业高级管理人员不断提高学术实践的一个机会.
(四)工学结合模式实施的保障机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涉及企业与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多个利益相关者的联系.因此,建立相应的保障机制,协调各利益方之间的联系,将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
三、结束语
工学结合实践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达到一个目标:即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赢的目标.“工学结合”的工商管理专业学生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的展开切实为学生就业难问题开拓了一个出路.相信通过“工学结合”,我们大学生自身综合能力水平大幅提升,快速适应社会将不是问题.
参考文献:
[1]亓传伟,任艳斐.高职高专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职教论坛,2004(12).
[2]马连华.做实工学结合——紧跟滨海新区发展步伐[J].天津职业学院联合学报,2006(06).
[3]孙洪义.创新人才培养的四个基本问题——兼叙“3·3·3”课程体系和7P教学模式的探索[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02).
[4]张耘.工学结合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范式探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01).
相关专业论文
-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
摘 要:对工商管理专业建构主义情景教学模式的含义、特征和优势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建构主义情景教学与传统教学在教学内容、教。
- 中外合作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基础阶段教学模式
[摘 要]中外合作办学是以中外双方的优势资源对接为前提,由合作一方或双方共同参与实施教学计划的一种新型的办。
- 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校企联合实践教学模式
摘 要:指出了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普遍存在的主要问题,阐述了通过校企联合开展实践教学的。
-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素质
摘 要:工商管理专业是一个具有很广的适用性、社会经济各领域有广泛需求的专业 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
-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的
[摘 要]提高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水平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需要国家、社会、院校的共同努力,作&。
- 高职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资金时间价值能力
【摘 要】作为湖南科技经贸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的一个主干专业,工商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经济方面į。
- 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
摘 要:职业技能培养是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学生专业学习的应有之义,是满足用人企业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能力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