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雅相似度分析-金融--金融工程- 正文

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

作者:用户投稿原创标记本站原创 时间:2023-08-24 点赞:6261 浏览:21749

【摘 要】离岸金融在上世纪60年代的兴起,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使传统的、分割的信贷市场变成统一的国际借贷市场,从而使国际金融市场彻底国际化、自由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而我国在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兑换后,资本项目一直都没有开放,经济学界提出了“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这样的课题.本文在分析了离岸金融的基础理论及国际离岸金融中心发展中的问题及经验借鉴,并解析了人民币离岸业务在香港的发展路径,提出了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两种发展模式:短期发展模式--发展债市、开放股市和长期发展模式--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最后分析了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金融市场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关 键 词 】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香港

一、前言

离岸金融在上世纪60年代的兴起,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使传统的、分割的信贷市场变成统一的国际借贷市场,从而使国际金融市场彻底国际化、自由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而我国在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兑换后,资本项目一直都没有开放,经济学界提出了“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这样的课题.而把香港建立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也成了目前经济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做出一些探讨.

二、离岸金融的基础理论

上世纪50年代,离岸业务作为以逃避管制为动因的金融创新在欧洲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伦敦也作为最大的美元离岸中心,成为了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1981年,美国在纽约经营美元离岸市场IBFs,破例在货币发行国境内开展本币离岸业务,吸引了大量的离岸美元回归本土;1986年,日本为了实现日元国际化在境内设立日元离岸市场JOM.

(一)离岸金融概述

IMF给离岸金融市场做了最新定义:离岸金融市场是指那些离岸金融活动(由银行或其他机构主要对非居民提供的一种金融怎么写作)发生的金融市场.从实际操作上看,是指那些拥有大量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都发生离岸业务的金融部门的地方.常常指那些:

(1)具有相当多的主要从事非居民商务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2)金融体系中来自非居民的资产和负债,大大多于国内金融相似度检测为国内经济融资的水平.

(3)大多提供较低的或零税率,温和的或者较松的金融管制,银行保密或者匿名等有关优惠政策.

由此可知,离岸金融市场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或境内并在非居民之间经营该货币的存货款业务、基本不受法规和税制限制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产物,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至今,其发展迅速,影响日趋扩大.离岸金融市场与在岸金融市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受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政策、外汇政策的限制,可以自由筹措资金,进行外汇交易,实行自由汇率.

(二)国际离岸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经验借鉴

随着离岸金融的发展,离岸货币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美国IBFs和日本JOM的创立都是通过在本国境内设立本币的离岸市场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建立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形成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外的人民币交易中心,这不仅是管理境外人民币的理想途径,而且有助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1.美国的IBFs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银行业的“胜利大逃亡”导致了其国内资本的大量转移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的削弱.1981年,为了增强纽约金融市场相对于伦敦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美国纽约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对非美国居民开办美元存贷业务,大批美元回流美国.美元成为美国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币种,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2/3以上.IBFs开辟了在货币发行国境内设立本币离岸金融市场开展本币离岸金融交易的先例,打破了传统的离岸金融中有关货币须游离于货币发行国境外的这一特点.

2.日本的JOM

如果说美国的IBFs证明了在国内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能性,日本的JOM则走出了一条可为人民币离岸效仿的道路,而其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也是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10余年长期萧条的转折过程.日本为了鼓励海外持有日元资产,放松了对离岸金融市场和国内市场间资金转移的限制;放宽了对市场参与资格的确认程序,还放宽了关于资金必须由交易对方使用的确认程序,尤其是欧洲日元债券和欧洲日元的借贷采取了鼓励的政策,其结果就是日元资产市场迅速扩张,加剧了日本股市和不动产的泡沫.日本股市的流动性并不很高,很多大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很大的股份,这部分股份是很少流通的.当外部资金流入后,很容易引起的大幅度上涨.因此在1985~1993年期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疯长,资产被严重高估(股价1988年时已经是1985年的2.58倍).

从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可以看出,政府对人民币离岸的审慎态度是很有道理的,人民币的离岸经营问题应该分阶段地慢慢尝试探讨,而非一步到位.

三、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模式

关于在港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的模式探讨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方面,要考虑到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短期内,一方面,应大力发展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建立起多样的人民币回流渠道;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业务发展到香港的股票市场.

(一)短期发展模式――发展债市、开放股市

1.发展债市.由于本土经济还不够强大,国内金融监管还不够完善,急于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因此在短期内,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但目前应该大力发展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从而营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

2.开放股市.香港金融体系的三个资金融通渠道中已有两个,即银行系统及债券市场,可以处理人民币交易.香港金管局局长任志刚表示,相信人民币在香港的第三个资金融通渠道,即股票市场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开通.换言之,若有需求,股票也可以在香港以人民币上市及写卖.

(二)长期发展模式――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1.人民币自由兑换与资本项目开放

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管制中:直接投资方面,放开了对华直接投资,正在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需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批;证券投资方面,我国从2003年7月开始,通过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方式逐步放开境外证券投资资金的流入.2006年4月,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正式启动了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方式的运行.2011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14日发布的《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境外投资者(含港澳台投资者)可以用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开展直接投资活动.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正处于逐步放松管制的阶段.

2.人民币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在港离岸业务的关系

(1)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必然实现的目标,而发展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过程却不可操之过急.下一阶段,中国应当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选择地放宽资本项目交易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2)在港离岸业务间接推动自由兑换.首先,香港开通个人人民币业务具有一个潜在的功能,即可以推动人民币早日平稳地实现自由兑换.另外香港人民币的借贷模式等也可以为内地提供参考,香港将成为人民币管理改革的试验场,为内地金融业的深化改革怎么写作.其次,如上文提到的,我国已经启动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目前的资本项目正处于一种逐步放松管制的阶段.香港开通人民币业务之后,人民币“离岸”性增强,通过人民币→港币→其他硬通货这一渠道,人民币可以间接实现自由兑换和国际化.

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

从长远来看,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作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大方向的重要步骤之一,中国能够从人民币的国际化中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益,可以扩大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影响,这符合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

(二)有利于掌握境外人民币流动规模的变动

对于中国内地的金融改革来说,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积极意义首先表现在,如果允许人民币在东亚地区流通,监管部门可以获得的一个重要收益,就是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便于监管部门掌握人民币境外流动规模的变动,从而相应采取措施.

(三)有利于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需要一个市场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率指标,作为各项金融决策的参考,当前在内地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无疑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离岸市场条件,通过吸收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指标,对于中国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中心发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四)有利于为中国内地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

尽管中国在加入世贸之后被没有承诺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但是随着金融怎么写作业的发展,保持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对于经济金融发展必然形成阻碍.同时,目前中国内地的外汇市场并不发达,也缺乏回避外汇风险的足够的金融工具,没有外汇市场的各种指标作为参考,银行的外汇政策调整必然缺乏足够的市场依据,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形成则可以提供一个参照.

参考文献:

[1]杨海珍,赵颖.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模式与效应分析[J].金融管理,2003,11.

[2]潘英丽.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沪港的目标定位与分工[J].世界经济,2003,8.

[3]李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陈宗浩.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意义和风险控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6.

[5]冯郁川.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6]李羽中.关于境外人民币利率的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4,4.

本文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基金资助.

作者简介:朱文豪(1987-),男,河南漯河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金融学硕士研究生.

相关专业论文